• slider image 60
  • slider image 55
  • slider image 58
:::
新聞 嘉義縣運動地圖 - 好手消息 | 2013-08-28 | 點閱數: 676

轉引自 2013 年 8 月 28 日中時電子報社論

 

 

義大犀牛總教練徐生明猝逝的消息,不僅震撼棒壇,也勾起國人對勇奪「三冠王」年代的集體記憶。徐總輝煌燦爛的棒球生涯,背後有著迭經挫折的坎坷心路,那既是戰後台灣棒運發展的縮影,也是一種象徵強韌不服輸的「台灣精神」寫照。

 

徐生明出身第一代巨人少棒隊,當年在威廉波特,由綽號「二齒」的許金木領軍,大戰美北隊麥克林登的精彩賽事,迄今仍為老一輩的球迷津津樂道。這支由南部 7 縣市好手組成的第一代巨人少棒,為國人所熟悉的成員,還有「棒球先生」李居明、鐵捕涂忠男以及迄今仍活躍於棒壇的前中華隊總教練葉志仙。

 

連同在巨人之前的金龍、七虎等少棒隊員,包括日後揚威東瀛的郭源治,以及如今成為第一位棒球人出身的大學校長林華韋,他們相繼進入屏東美和、台北華興兩所棒球名門,從而揭開「南美和、北華興」的對抗序幕,並且為台灣稱霸世界三級棒球奠定基礎。

 

1970 年代開始,台灣社會迎來「三冠王」的棒球狂熱,透過電視實況轉播,威廉波特、蓋瑞城、羅德岱堡等美國小鎮,幾乎成了國人耳熟能詳的地名。那時候的台灣,經濟剛起飛,民生還稱不上富裕,退出聯合國所帶來的衝擊,又讓社會人心無所依靠。

 

然而,棒球卻為當時的台灣開啟一扇窗,藉著三級棒球國家隊在比賽中過關斬將的連番征戰,那種飽受壓抑的社會情緒得以解放,並且在那快速翻轉的紅線白球中,重拾久違的民族自信心。

 

換言之,棒球拯救了當時的悲情台灣,一如今年初中華隊勇闖世界經典賽八強戰,棒球同樣為苦悶台灣捎來春天的消息。

 

曾在世界青少棒賽投出單場 15 次三振、平大會紀錄的徐生明,正是 1974 、 1977 年台灣棒球攀登「三冠王」巔峰的主力球員。此後,他打味全成棒隊,與莊勝雄、郭泰源合力在亞錦賽為中華隊贏得前進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的資格權,再赴南韓加入業餘成棒,並攻讀碩士學位

 

球員時期的徐生明,可謂完整地歷練了台灣各級棒球,他的青春也與棒球同步成長。 1990 年起,他先後投入中華職棒、台灣大聯盟,陸續擔任味全龍、雷公、金剛、興農牛等球團總教練,也在亞錦賽、雅典奧運等賽事執掌國家隊兵符。即使當總教練,徐生明也是不斷寫紀錄,包括史上最年輕、第一位擁有碩士學歷和第一位被趕出場等。

 

在這些風光紀錄的底下,卻有著一顆飲水思源的心,因為直到 8 月 24 日倒下的那一刻,這位擁有中職最多勝場數的總教頭,仍心繫他的故鄉美濃,在那個孕育棒球生命的源頭,他還有一個「美濃少棒十年計畫」的心願未了

 

徐生明的一生堪稱是棒球人典範,他個性耿介率直、不輕言放棄, 1999 年曾因拒絕配合黑道打假球,遭襲擊刺傷送醫。如同他堅定地告訴孩子,「出去還是要抬頭挺胸,爸爸沒有打假球。」那不只有一個曾完成三連霸王朝的教頭自信,也有一個父親送給孩子的人生榜樣。

 

細數徐生明的棒球路,宛如是在回溯 40 年來的台灣棒運發展史。從少棒、青少棒、青棒、成棒到到職棒,徐生明一路走來,不曾缺席過,甚至是和台灣社會一起經歷棒球的興衰與悲喜。倘若說,他因棒球而豐富了自己的生命,相對地,他也將生命完整地貢獻給台灣棒球。

 

台灣向來將棒球視為「國球」嚴格地說,那是因為這塊土地底下早已深埋著許多的棒球種子,而且被像徐生明這樣的勤奮農夫一代又一代地努力耕耘,與惡劣天候、貧瘠土壤搏鬥。儘管島嶼風雨多,又常有地震,但最終還是長成大樹,只盼有一天,不僅能開枝散葉,還可卓然成林。

 

那麼當我們在此,懷念一生已為台灣棒球鞠躬盡瘁的「鐵血教頭」時,是否也能因為這段穿越時空的美好追憶,想起我們之所以喜愛棒球的初衷,並且帶著那樣的熱情與動力繼續鼓舞台灣棒球往前邁進,以告慰「棒球魔術師」的在天之靈呢!